|
番茄枯萎病在我省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比较严重,对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菜农对枯萎病和青枯病的症状区别不清,防治中方法不当, 错过了防治适期, 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以下介绍两种病害在田间不同的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以便在生产中对发生的病害及时防治。 1 发病症状
1. 1 枯萎病发病症状
番茄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 病初仅茎一侧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 至一侧叶片发黄, 变褐枯死;有的半个叶序或半边叶变黄; 也有的从植株距地面近的叶序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除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枯死。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本病的病程进展较慢, 一般15 ) 20d才枯死。
1. 2 青枯病发病症状
番茄株高30cm 左右,青枯病开始显症, 初为顶端叶片萎蔫下垂, 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病叶变浅绿。病茎表面粗糙, 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 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1~ 2cm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 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 切面上维管束一出白色菌液;病程进展迅速, 严重的病株经7~ 8d 即死亡, 这是本病与枯萎病相区别的两个重要特征。
2 病原
2. 1 番茄枯病病原
Fusarium oxys p o rum ( Schl ) f. sp. Lyco persici(Sacc. ) Snyder et Hansen 称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2. 2 番茄青枯病病原
Pseudomonas solanac earum( Smith) Smith 称青枯假单胞菌,属细菌。
3 发病规律
3. 1 番茄枯萎病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了上越冬。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 堵塞导管, 病产生有毒物质镰刀菌素,扩散开来导致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3. 2 番茄青枯病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马铃薯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生活14 个月, 甚至6 年之久, 成为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该病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薯块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番茄植株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 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致叶片萎蔫。
4 防治方法
4. 1 轮作倒茬。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可有效的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对枯萎病、青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效。
4. 2 选择抗( 耐) 病品种。苏抗 5 号、 西安大红、强力米寿、 佛洛雷特、 强丰等品种对枯萎病有较好的耐病性;抗青 19 号、 洪抗1 号、 蜀早 3 号、 湘番茄1 号秋星等品种对青枯病有较好的抗性。
4. 3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 4 选用新土育苗或苗床土消毒。防枯萎病时,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 10g,加无病细土4~ 5kg拌匀,先将1/3 药土撒在畦面上,然后播种, 再把其他的药土覆在上面; 防治青枯病时,可采用新土育苗。
4. 5 化学防治。
番茄枯萎病发病初期, 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 倍液,此外,可用10%双效灵水剂或12. 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 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100ml,隔7~ 10d 灌1 次,连续灌3~ 4 次;
番茄青枯病发病初期, 用硫酸链霉素或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 倍液, 或农抗/ 4010500 倍液、 络氨铜水剂500 倍液、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 500 倍液、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灌根, 每株灌兑的药液 0. 3~0. 5kg,隔10d1 次,连续灌2~ 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