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灰色森林土简称灰黑土,是发育在温带森林草原地区森林植被下具有深厚腐殖质层的 土壤,它在前苏联分布最广,在美国北部也有分布。我国的灰黑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中 南段,大致围绕其主脉和西坡呈半圆形水平带状分布。其次分布在新疆的阿尔泰山和准噶尔 盆地以西山地等的垂直带中,并常与黑钙土构成复区。 灰黑土处于温带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地区。我国灰黑土区的年均温-4℃左右,≥10℃积温1800~2000℃,冬季长达6个月(-20℃左右),土壤冻结深度为1.5~2.0米。年降水量 400~500毫米,70%集中于气温最高的6~8月,年干燥度1.0~1.2。森林树种在大兴安岭以杨、桦等落叶阔叶树为主,混生有部分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在新疆山地,则以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为主,森林的郁闭度较低,林下多草灌植物,所在地形以中、低山为主。成土母质多为基岩风化残积物、坡积物,常含有较多的岩石碎片。 2.形成特点和基本性状 灰黑土既有类似于半湿润草原土壤的强腐殖质积累过程,又有森林土壤形成的盐基淋 溶和粘化等过程,但都相对较弱,因此,其形成过程兼有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 灰黑土的剖面特征与森林土壤的相似之处是,土表有薄的凋落物层,全剖面(尤其中部淀积层)结构面上有白色的二氧化硅粉未,底土石砾面可见红棕色的铁锰斑块。与草原土壤的相似之处是腐殖质层深厚,一般在半米以上,剖面中有掘土动物穴,底土石砾背面常有石灰薄结皮,尤其在阿尔泰山的东南部,往往在1米深处开始,石砾底面就有石灰淀积。因此,灰黑土的剖面构型一般由薄凋落物层、深厚腐殖质层、硅粉淀积层和铁锰聚积层组成。 灰黑土的腐殖质贮量丰富,表层有机质含量达40~100克/千克,向下逐渐减少,但在 50厘米深处仍达20克/千克以上,相应地其全氮、磷含量亦高,为一般森林土壤所不及。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土壤盐基受到淋溶,但盐基饱和度高,一般为70~85%,全剖面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6.0~6.5,沿剖面有自上向下增高的趋势。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大多数剖面的粘粒含量以中部淀积层最高,说明在其成土过程中有明显的粘粒形成和淋淀。粘粒向下移动不显著,在剖面下部含有少量的碳酸钙,灰黑土粘粒硅铝率为3.7~4.0,硅铝铁率为2.8~3.0。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少量的高岭石、蛭石和蒙脱石。 3.利用改良 灰黑土的肥力相当高,水肥条件都较好,一般没有春旱的威胁。但其热量条件较差,仅能满足春麦、马铃薯等耐寒作物的生长,且常有冻害,灰黑土多分布在较陡的山坡,这种地形条件也限制了垦殖农用,但却宜于发展林业。今后应加强现有森林的抚育或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树种,对杨、桦林进行人工改造,如大兴安岭地区引种兴安岭落叶松、樟子松,以逐步扩大森林的面积,提高林木的生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