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是碱化度超过20%的强碱性土壤。我国碱土面积不大,零星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松嫩平原以及晋北、宁夏、新疆等地。所处地形为平地中略高起的地段,地下水位较深。 (一)形成特点 碱土的形成过程称为碱化过程。从土壤化学的角度来看,碱化过程实际上包括碱质化和碱性化两个过程。碱质化是指土壤交换性复合体为碱离子(主要是钠离子)逐渐饱和的过程,又称钠质化,并用碱化度(或钠化率)(ESP)即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来表 示。我国一般把碱化度(ESP)大于20%的土壤称为碱土,达5~20%的土壤称为碱化土 壤,但最近的研究提出,黄淮海平原以40%的ESP作为碱土与碱化土壤的分界值。一般土 壤的交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尤其在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钙、镁占绝对优势,土壤的碱质化就是土壤溶液中钠离子对土壤胶体上的吸附性钙、镁离子的交换过程;土壤碱性化是指土壤溶液中总碱度或残余碱度增高,而使pH上升到碱拴值。总碱度是指土壤溶液中CO32-和HCO3-的总浓度,残余碱度则是指(CO32-+HCO3-)对(Ca2++Mg2+)的过剩量。碱土和碱化土壤是指碱化度(ESP)、总碱度和pH三者都高的土壤。 (二)基本性状 碱土具有特殊的剖面特征:表层为灰色淋溶层,呈片状或鳞片状结构,有时最上部为结壳和蜂窝状薄层。表层以下为碱化层,呈灰棕色或暗灰色,质地相对粘重,多为圆顶柱状结构,顶部常有一薄层白色的硅粉。其下为盐化层,块状或核状结构。底层母质多见锈纹锈斑。碱土的表层处于脱盐状态,含盐量一般不超过5克/千克。易溶性盐集中于碱化层以下,这与盐土迥异。碱化层的土壤溶液含有一定量的苏打,pH在9以上。土壤胶体呈高度分散状态,表层的粘粒和腐殖质淋溶下移,致使表层质地变轻,而碱化层变粘,形成不良结构,干时板结坚硬,湿时泥泞,通透性和耕性极差。 (三)碱土的分类及利用改良 碱土划分为草甸碱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盐化碱土和荒漠碱土5个亚类。 (四)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碱土的改良与盐土有所不同,除采取水利和农业改良措施外,还需有一定的化学改良措施,如施用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等,以降低其碱化度、总碱度和pH。目前碱土开垦利用的面积不大,但经改良之后,可作为农地利用,也可作为草场发展畜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