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把治理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作为民生工程的头件大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来抓,采取村庄整体搬迁、修复废矿植被、发展苗木产业等措施,着力推进环境综合再造,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新余市渝水区袁河街道办事处迎嘉新村,但见整个村庄如诗似画:一幢幢新颖的小楼房,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一棵棵挺拔的绿化树……村民们告诉记者,迎嘉新村是由送桥村委卢家村小组等6个村庄迁过来的。过去,这几个村庄散落在新钢公司、江西第二化肥厂和新余水泥厂等多家企业的“夹缝”中,生存条件恶劣,“窗户不敢开,吃水有股味,噪声吵死人,征兵怕验肝”,村民深受环境污染之苦。为此,新余市出台硬举措,把这些地处污染区内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小村庄实施了整体搬迁。如今,一个建房263栋、总建设面积达22.5万平方米,可安置农民525户的美丽新村出现在人们眼前。据了解,2008年以来,新余市累计投入6.15亿元,对13个村实施了整体搬迁,共计917户2200余人。今年,将完成新钢公司厂区内最后2个村庄共417户895人的搬迁任务。如今,已搬迁的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享受着蓝天碧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余市较大规模地兴起煤矿、铁矿、金矿、铅锌矿开采,以及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已成为一座典型的重化工业城市。伴随重化工业的发展,经济快速崛起,也带来了农村部分区域水质、空气、土壤污染,重金属含量超标,危及生态环境,危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面对巨大的环境治理压力,新余市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走绿色崛起之路。该市种植适用于观赏、建材、工业原料的苗木,用于吸收、转化、降解污染物,移除土壤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目前,全市已引进10多家境内外林木种苗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苗木企业已发展到28家,集中连片开发的苗木基地13个。仅去冬今春,就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新种花卉苗木2.3万亩,全市花卉苗木已达5.63万亩。预计到2015年,全市22万亩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和5600亩废弃荒地、废弃矿区,可以基本实现苗木全覆盖。 在治理重金属污染过程中,该市还实行强有力手段关停污染企业,截断污染源。近年来,该市依法关停仙女湖、孔目江、袁河两岸污染企业247家,并先后投入4.7亿元,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在重点企业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24个治理项目的专项整治,工业企业向水体排放的铅、汞、镉、铬、砷,以及向空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大幅减少,城区空气质量由2007年的国家三级标准提高到现在的二级标准,201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2天。该市连续6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全省生态园林城市。 来源: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