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土壤需要修复,但土壤修复比水、气、固废的治理更为困难。治病的大忌是“病急乱投医”,土壤污染修复也是这样。
“土壤‘病’了,如何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土壤污染防治学科首席专家林玉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比如农药厂土壤污染,我们积累了三四十年专业经验,熟悉生产工艺,诊断才有些把握。病急不能乱投医,拉长土壤修复周期,效果可能更好。”林玉锁说,因为急,高技术含量的土壤修复几成“土方工程”,将土一换了之,而治本的生物修复技术很少被采用。现在土壤修复技术多从国外引进,正在适应本土污染环境,目前尚未成熟。
记者了解到,在溧阳鑫海化工厂的土壤修复过程中,南京环科所用了近两年时间对项目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值将污染区域划分为重度、中度和低度污染区。
在处理过程中,位于中心位置最严重的污染部分进入水泥窑焚烧,1000℃的高温可将污染物完全分解;中度污染土壤通过添加氧化剂进行氧化;最外围的低污染土壤在添加稳定试剂固定后,进行安全填埋。
找准了病灶,还得有治病的“武器”。林玉锁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与工程应用还是两个概念。
2006年开始的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中也包括一个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的专题,目的就是了解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修复模式探索。这一专题从2007年开始,选择了8个试点项目,涉及农田、工业搬迁场地等多种类型,南京环科所也承担了其中一个试点项目的修复。
林玉锁说,试点选取的是一个被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场地,原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此进行化工原料桶的清洗回收工作,大量带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随意排放,给当地造成了严重污染。根据调查评估,这片土地的复合毒性很大,不仅气味刺鼻,而且寸草不生。
“我们对污染土壤进行清理分类,采用了一系列工程办法使污染物慢慢降解,逐步恢复了土壤功能。经过近4年努力,这里已经面貌一新,草木开始生长,鱼儿也能够生存了,景观植被得到恢复。”林玉锁说。
面对江苏省巨大的污染土壤修复市场,一些外国企业也开始走进了江苏。
今年4月,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EBH株式会社合作,引进其控股子公司ISS公司的土壤修复技术,其突出优势在于“原位置修复”,这是一种在污染场地原址上进行污染修复、根据污染特点将不同净化药剂和施工工艺进行组合的技术。
而美国地下水药剂开发有限公司的土壤修复技术——Geo-Seal 阻隔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棕地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环境受损场地,诸如石油、化工、农药、钢铁等废弃工厂遗址或垃圾填埋场等。
对于这些外来技术能否适应中国的“水土”仍需观察。林玉锁说,南京环科所建立了一个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实验平台,土壤修复技术好不好用,可以先拿到这个平台上来进行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