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土壤考研资料sigmaplot12.0破解版下载sigmaplot教程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案例土壤招聘信息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 
查看: 5736|回复: 0

铁铝土--砖红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3 20: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
  
  我国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形成的高度富铁铝化土壤,但与东南亚典型雨林下的砖红壤有所不同,过去曾称为砖红壤性土、热带红壤等。砖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滇南及台南等地,大致在北纬220以南。砖红攘分布区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其年均温22~25℃,最冷月(1月)均温>18℃,≥10℃积温7500~9500℃;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2000毫米,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少雨多雾,季节分配不均。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季雨林。主要树种有樟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茶科和山毛棒科等,林木层次复杂,附生及藤本植物很多。所在地形多属丘陵台地。成土母质为各种岩浆岩、沉积岩风化物和古老冲积物。在长期高温潮湿环境下,有些母岩风化形成厚达数米至数十米的富铝化风化壳。
   (二)形成特点
    砖红壤的发育是与上述生物气候特点和深度风化的成土母质相联系的。其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以母质为基础的风化与淋溶即脱硅富铝化过程;二是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两者的对立统一,乃是砖红壤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
    砖红壤的富铝化作用高度发展,其硅的迁移量可达70%左右,钙、镁、钾、钠的迁移量最高可达100%;铁铝氧化物从风化体到土体明显聚积,铁的富积量达15%,铝达13%。在粘土矿物中,高岭石占64%,三水铝石占13%,氧化铁占18%。砖红壤强烈富铝化过程的另一表现是其铁的游离度高,土体和粘粒中铁的游离度分别达64~71%和80~88%。
    砖红壤的生物富集过程十分强烈。热带森林植被形成大量的凋落物,如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每年的凋落物可达11.55吨/公顷,海南岛热带次生林下达10.2吨/公顷,比温带小兴安岭地区高1.5~2.0倍。如此大量的有机残体,就为土壤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富集提供了基础,相应地,生物对灰分元素的吸收和聚积也就十分明显。在热带雨林下,凋落物中的灰分元素约为170克/千克,氮约为15克/千克,P2O5 和K2O分别为1.5和3.5克/千克。若以每公顷凋落物10.88吨计,则每年每公顷通过凋落物返回土壤的灰分元素达1849千克,氮为163千克,P2O5 为16.3千克,K2O为38.1千克。可见,在热带自然森林下,砖红壤中养分的生物富集作用是非常旺盛的。它大大丰富了砖红壤的养分来源,促进了肥力的提高。
   (三)基本性状
    1.土壤的剖面特征
    砖红壤一般以剖面呈砖红色见称。我国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砖红壤呈赭红色,土体构型一般为A-B-BC-C型。在森林植被较好的情况下,地表有2~3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土壤表层为暗红棕色或灰棕色的腐殖质层,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核状或团粒状结构,疏松而多根系;其下为棕红色或赭红色的紧实粘土层,厚度不一,多呈块状结构,在结构面上有明显的暗色胶膜,下部有时出现铁质结核、铁盘或红黄色斑状网纹层,在侵蚀严重的地区,此层一经暴露即迅速结成硬块。母质层为暗红色或红色,有时夹有半风化的母岩碎块。整个土体厚度较大,有的达3米以上。
    2.土壤的理化性质
    砖红壤的质地受母质影响而变化较大,但总的看来,质地粘重,多为粘土,剖面中粘粒有下移现象。粘粒的硅铝率一般在1.5~1.8之间,硅铝铁率大多小于1.5。粘粒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三水铝石,并含多量的赤铁矿。土体中游离铁的含量较高,而游离硅甚低(占全硅量的1.5%以下)。砖红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快,但在森林植被下,一般表层有机质的含量仍可达30~50克/千克,高者可达80~100克/千克,全氮量也可达1~2克/千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特点是胡敏酸含量很低,无胡敏酸钙,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为0.1~0.4。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为4.5~5.5。砖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多在10厘摩尔(+)/千克土以下,交换性盐基总量也低。盐基呈高度不饱和状态,盐基饱和度多不超过30%.
  
   (四)砖红壤的分类
    砖红壤划分为砖红壤和黄色砖红壤2个亚类。砖红壤亚类为砖红壤的典型亚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南部,以及滇南和台南;砖红壤土体深厚,但土壤肥力较低,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在20克/千克左右。黄色砖红壤主要见于云南河口和海南的东南部。其年降水量比一般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明显,B层呈黄棕色或黄色。土壤中游离氧化铁等矿物的水合度较高,粘粒矿物以高岭石和针铁矿为主。其针铁矿含量较典型的砖红壤多15%,而赤铁矿含量则少20%左右,游离氧化铁的活化度也高于典掣的砖红壤。
   (五)利用和改良
    砖红壤地区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橡胶主产区;并可种植咖啡、可可、香蕉、菠萝、油棕、椰子、胡椒、剑麻、香茅等热带经济作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水稻一年二至三熟。砖红壤开垦后,有机质含量迅速减少,不仅使土壤的氮素肥力减退,而且由于土壤结构胶结物被铁铝氧化物所替代,使其品质变劣,通气、蓄水和保水性变差。砖红壤的钾、钙、镁等养分缺乏;无机磷以闭蓄态磷为主,有效性甚低;大部分的有效硼、锌、铝等的含量低于缺乏的临界值;此外,砖红壤的酸度过大,也是一个不利的特性。

    砖红壤的利用改良:①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如在多年生橡胶树下种植茶、金鸡纳、可可、肉桂、三七等作物。②合理垦殖。过去有的地区采取全面烧垦,将林木砍伐晒干后焚烧,应当杜绝此种做法。因为这不仅会造成有机质和氮素的大量损失,而且在短期内释放出大量的灰分元素,由于作物一时难于充分吸收而易于淋失。一般应在清除砍伐木材后,将不易腐烂的大枝桠集中烧除,而在地表保留大部分枯枝落叶。③砖红壤垦殖后,采取多种措施维持其有机质和养分的合理平衡。例如粮经作物与豆科绿肥作物合理问套轮作;充分利用野生绿肥资源,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石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11-22 20:31 , Processed in 0.1589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