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之家-土壤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sigmaplot教程
查看: 6212|回复: 0

油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完全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0 1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油菜霜霉病  [症状识别]

  

  油菜霜霉病是我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油菜幼菜受害,子叶和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苗叶和子茎变黄枯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 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发病规律]

  

  本病由寄生霜霉真菌芸薹属专化型侵染所致。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温度为3-25摄氏度,16摄氏度有利病菌侵入,24摄氏度有利病菌生长发育。病菌孢子囊形成和侵入需要有水滴和露水。棚室内冬季密闭性较强,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因此结露时间越长,对发病越有利,连阴雨天气或浇水后不及时放风,栽植过密或偏施氮肥,均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种子和棚室消毒 药剂拌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干种重量0.3%掺拌。也可用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量的0.4%。有条件的,

  

  移栽前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消毒,每亩用1千克。

  

  (2)栽培防病 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适时中耕松土。室温超过25摄氏度时及时通风并降低湿度。发现重病叶随时摘除,收获后搞好田园卫生。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用量同上)。或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重点喷叶背。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霜霉病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三种油菜类型中,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最轻。本病由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ies]真菌侵染所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O%-30%,严重时达80%以上,种子含油量降低0.3%-10.7%。
症状/形态特征:

叶片正面上病斑淡黄色至黄褐色片背病斑上生有霜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茎和花序发病后肿大弯曲呈“龙头”状畸形,满生霜霉层。花瓣变绿,长期不凋谢,也不结实,严重时全株变褐色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越夏。秋季卵孢子萌发,侵染秋播幼苗。冬季温度下降至5℃以下时,病菌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寄主病组织内越冬。来年气温回升至10℃左右,病组织上又产生孢子囊传播再侵染,引起花序、花器、角果等部位发病。一般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株间过密、郁闭湿度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发病加重;早播比较晚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l-2年,或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水,适时晚播,花期摘除中下部黄病叶,减少病源,有利通风透光。2.药剂防治 初花期病株率在10%以上时,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图1]油菜霜霉病病叶(右:正面 左:背面)

[图2]油菜霜霉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油菜白锈病

  

  [症  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危害叶片、茎、花、荚,叶片发病,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变黄绿色,在同处背面长出白色隆起的疱斑,一般直径为1-2毫米,有时叶面也长疱斑,发生严重时,密布全叶,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粉。茎和花梗受害,显著肿大,纽曲像“龙头”,也长白色疱斑,种荚受害肿大畸形,不能结实。

  

  [发病条件]

  

  此病适于低温高温的环境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浇水过多,偏施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间苗,加强通风透光,严格剔除病苗,当出现“龙头”时及时剪除,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

  

  一般在苗期和抽薹期各喷1-2次药,在多雨年份,尚需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常用药剂有5%二硝散可湿性粉剂2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白锈病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以云南、贵州等高原地区和长江下游的省市发病较重。本病由白锈菌[Albugo candida (Pers.) Kuntze]真菌侵染所引起。流行年份发病率达10%-50%,减产5%-20%,含油量降低1.05%-3.29%。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莱。
症状/形态特征:

叶片表面生淡绿色小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泡状斑,即病原菌的孢子堆。后期泡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的孢子囊。茎和花序上也可生白色泡斑,并肿大弯曲呈畸形。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夏、越冬。秋播油菜苗期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溅至叶上,在水滴中萌发从气孔侵人,引起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又随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冬季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寄主组织内越冬。白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只要水分充足,就能不断发生,连续为害。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参照油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图1]油菜白锈病病菌孢囊堆中孢囊梗和孢子囊

[图2]油菜白锈病病叶(背面)
  菌核病


  春季是油菜菌核病盛发期,尤以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更要精心治好此病 。根据我们的经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清沟排渍。春季雨水增多,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根烂茎,影响产量。且因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流行。因此,及早清沟降渍尤为重要。

  

  二、中耕松土。在油菜现蕾至开花期中耕培土2-3次,可切断菌核抽生的子囊果柄,压埋子囊盘,对减轻病害发生有明显作用,还能控制杂草的生长,也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

  

  三、适时打老叶。于油菜盛花至终花期,及时把黄、老病叶摘除,以减少病源,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打老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打下的老叶带出田外销毁。

  

  四、增施钾肥。春季给油菜增施钾肥,可增强抗病能力,在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亩用氯化钾5-6公斤,选择晴天下午对水浇施油菜根部。也可在现蕾至开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

  

  五、药剂防治。重点是感病品种田、连作田、低洼田及偏施氮肥长势过旺的菜田。于初花期至盛花期田间病叶率8%-10%、病茎率1%时施药,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克,对水50-75公斤喷施,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时应喷在油菜中下部茎叶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菌核病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南方冬油菜区和东北春油菜区发生较为普遍。本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vum (Lib.)de Bary]真菌侵染所引起。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80%以上,减产加10%--70%,粗脂肪含量降低1%-5%。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烟草、向日葵和多种豆科植物。
症状/形态特征:

油菜各生育期及地上部各器官组织均能感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多,茎部受害最重。苗期病斑多发生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形成红褐色病斑,后变枯白色,组织湿腐,上生白色菌丝,后形成不规则形黑色菌核,幼苗死亡。成株期先在下部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青色水浸状,中部黄褐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梭形、长条形,稍凹陷,浅褐色水浸状,后变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也生白霉层,后生黑色菌核。后期茎表皮破裂,髓部中空,内生许多黑色鼠粪状菌核。花受害后,花瓣退色。角果感病产生不规则形白色病斑,内外部都能形成菌核,但较茎内菌核小。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间越夏(冬油菜区)、越冬(春油菜区)。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或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丝直接侵染幼苗。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花瓣和老叶,染病花瓣落到下部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病叶腐烂搭附在茎上,或菌丝经叶柄传至茎部引起茎部发病。在各发病部位又形成菌核。菌核经越夏、越冬后,在温度15℃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入寄主最适温度为20℃左右。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降雨量多、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发病都较严重;芥菜型、甘蓝型油菜比白莱型抗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或与大、小麦轮作;清除病残体,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摘除下部老黄叶,并带出田间;多施钾肥或草木灰,开沟排水。2.药剂防治 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l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l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l-2次。

[图1] 油菜菌核病病茎

[图2] 油菜菌核病病叶

[图3] 油菜菌核病病菌1.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2.子囊盘切面3.子囊、子囊炮子和侧丝

[图4] 油菜菌核病病茎剖面(内有菌核)
油菜黑斑病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黑斑病
分布与为害:

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较多。本病由芸薹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Sace.]、芸薹生链格孢菌[A.brassicixola (Sehw.) Wiltshire]和萝卜链格孢菌(A.raphani Gr.et Skoloko)等真菌侵染所引起。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甘蓝、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症状/形态特征:

油菜生长后期发生较多。叶上病斑黑褐色,有明显同心轮纹,外围有黄白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和角果上病斑椭圆形或长条形,黑褐色。病果中种子不发育,角内可生菌丝体。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内外越夏或越冬。带菌种子萌芽后,病菌侵染幼苗,越冬分生孢子或新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特别在角果发育期多雨,极有利于孢子传播与侵染。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0℃温汤浸种20-3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5分钟。2.喷雾防治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图1]油菜黑斑病病茎和病角果

[图2]油菜黑斑病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猝倒病

  

  症状

  

  油菜出苗后,在茎基部近地面处产生水渍状斑,后缢缩折倒,湿度大时病部或土表生白色棉絮状物,即病菌菌丝、孢囊梗和孢子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抱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温度15~16℃,适宜发病地温10℃,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等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之前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用耐低温、抗寒性强的品种。如蓉油3号等。

  

  ②可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或土壤处理。必要时可喷洒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2%恶甲水剂300倍波、95%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2-3L。

  

  ③合理密植,及时排水、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根肿病

  

  识别和发生

  

  主要危害根部,病株主根或侧根肿大,畸形、后期颜色变褐,表面粗糙,腐朽发臭,根毛很少,植株萎焉,黄叶、严重时全株死亡。病原菌随病根腐烂后散入土中或存于病残体内越夏越冬,通过耕作、土壤、风雨等传播,酸性土壤(PH5.4-6.5)适于发病,PH7.2以上一般不发病。土壤含水量20%-40%加重发病,含水量低于18%病菌受抑制或死亡,发病适温19-25℃。

  

  防治方法:

  

  ①选无病田育苗,拔除病株后病穴撒石灰消毒,或用75%五氯硝基苯700倍液灌根,每穴0.3-0.5公斤。

  

  ②每亩撒施消石灰75公斤左右。

  

  ③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④选用抗病品种。

  

  ⑤选用白菌清、敌菌丹、苯菌灵、代森锌、胶体硫等药剂防治。

  

油菜黑胫病Leptosphaeria maculans

症状: 油菜黑胫病分布于浙、皖、鄂、湘、川及内蒙古等地,严重为害时产最损失20%~60%,除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症状: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病。病部主要是灰山色枯斑,斑内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子叶、幼茎上病斑形状不规则,稍凹陷,直径2~3毫米。幼茎病斑向下蔓延至茎基及根系,引起须根腐朽,根颈易折断。成株期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中部灰白色。茎、根上病斑初呈灰白色长椭圆形,逐渐枯朽,上生黑色小点,植株易折断死亡。角果上病斑多从角尖开始,与茎上病斑相似。种子感病后变白皱缩,失去光泽。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病原菌为茎点霉。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的形式在病残株中越夏和越冬,子囊壳在10~20℃、高湿条件下放出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成为初浸染源。潜伏在种子皮内的菌丝可随种子萌发直接蔓延、浸染子叶和幼茎。植株感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浸染。

防治方法:

①选无病株留种或种子处理。每千克种子用4.5~20克苯莱特拌种。

②彻底处理病残体。

③轮作及在油菜收后深翻土地。

④选用抗病品种(芥菜型油菜)。

⑤苗床消毒。用50%福美双200克拌土100千克,或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8~10克/平方米,或用50%敌克松8克/平方米,加20倍细土混匀撒施。

⑥药剂防治。除上述农药外,还有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于发病初期防治。

病原Phoma lingam

症状叶及幼茎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初时褐色,后变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重病苗很快死亡。轻病苗移栽后病斑沿茎基部上下蔓延,呈长条状紫黑色病斑,严重时皮层腐朽,露出木质部,后期病部产生许多小黑点。成株期发病,菜株叶片萎黄,老叶和成熟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重时,菜株枯死,自土中拔出病株,可见根部须根大部或全部朽坏,茎基和根的皮层,重者完全腐朽露出黑色的木质部。轻者则生稍凹陷的灰褐色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点。贮藏期间,叶球可发生干腐状,纵切病茎或根可见维管束变黑色。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土壤或粪肥中的病残体上,或十字花科蔬菜种株,或田间野生寄主植物上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虫传播,保护地内还可由灌溉水、棚膜滴水飞溅传播,从菜株的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播种带菌种子,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子叶及幼茎。发病后,病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可传播蔓延再侵染为害。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4~25℃,此病害潜育期仅5~6天即可发病。育苗期灌水多湿度大,病害尤重。此外,管理不良,苗期光照不足,播种密度过大,地面过湿,均易诱发此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①床土消毒做新床育苗。沿用旧床要土壤消毒,可每平方米用敌克松原粉5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克,与10~15千克干细土拌成药土,播种时垫底和盖土。

②种子消毒采用无病种子。必要时要种子消毒,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2%的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农业措施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及芹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高畦覆地膜栽培,施用腐熟粪肥,精细定植,尽量减少伤根。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排水。保护地加强放风排湿。定植时严格剔除病苗。及时发现并拔除病苗。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软腐病

  

  识别与发生

  

  油菜软腐病又名根腐病,以冬油菜区发病较重,油菜感病后茎基部产生不规则水渍状病斑,以后茎内部腐烂成空洞,溢出恶臭粘液,病株易倒伏,叶片萎焉,籽粒不饱满,重病株多在抽薹后或苗期死亡。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内繁殖、越夏越冬,由雨水、灌溉水、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续阴雨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入。

  

  防治方法

  

  ①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②适当晚播。

  

  ③防治传病昆虫。

  

  ④发病初期用敌克松500-800倍液喷雾。

  油菜黑腐病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黑腐病
分布与为害:

北京、河北、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等省(市)都有发生。本病由野油菜黄单胞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Paw.)Dowson]细菌q侵染所引起。发病率为3.5%-72%,对产量影响很大。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症状/形态特征:

叶片发病后,病斑黄色,自叶缘向内发展,呈“y”字形,角尖向内,病斑常扩展致叶片干枯。茎、枝和花序与病斑水浸状、暗绿色塘变黑褐色,在病斑上出现金黄色苗脓。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越冬。通过雨水、流水和昆虫等传播,自寄主水孔或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扩展蔓延,阻塞导管,水分运输受阻,引起植株萎蔫于腐。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田或无病株留种,并用0.5%代森铵液浸种15分钟,或0.1%升汞水浸种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2.农业措施 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图1]油菜黑腐病细菌

[图2]油菜黑腐病病叶

  病毒病

  

  病毒病是油菜栽培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高达70%以上,致使油菜减产,品质降低,含油量降低。

  

  一、症状识别

  不同类型油菜表现不同的症状。甘蓝型油莱叶片症状以“枯斑型”为主,也有“黄斑型”和“花叶型”。枯斑和黄斑多呈现在老龄叶片上,并逐渐向新叶扩展。前者为油渍透明小点,继而扩展成1-3mm枯斑,中心有一黑色枯点。后者为2—5mm淡黄色或橙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花叶型症状与白菜型油菜相似,支脉表现明脉,叶片成为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出现疮斑,叶片皱缩。茎秆有明显的黑褐色条斑、轮纹斑和点状斑,植株矮化,畸形,茎薹短缩,花果丛集,角果短小扭曲,有时似鸡脚爪状。角果上有细小的黑褐色斑点,重者整株枯死。

  

  白菜型油菜多发生在嫩叶上,心叶首先是叶脉呈半透明状,由叶片基部向尖端发展,支脉和细脉明脉显著,继而从明脉附近逐渐褪绿,使叶色深浅不一,形成花叶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花叶现象更为明显,且叶片皱缩不平,致使心叶卷缩,发育受阻,抗寒力减弱,严重者往往在越冬期间死亡。发病轻者可以越冬,但株型矮化,茎薹短缩,弯曲,不能开花,或虽能开花结果,但角果密集,畸形,籽粒少且不充实,含油量降低,在正常成熟前已提前枯死。

  

  二、发病规律

  

  油菜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卵所致,其中以芜菁花叶病毒(T(u)MV)为主,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病不能经种子和土壤传染,但可由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染。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是主要的传毒介体,蚜虫在病株上短时间(几分钟)取食后就具有传毒能力。芜菁花叶病毒是非持久性病毒,蚜虫传染力的获得和消失都很快。田间的有效传毒主要是依靠有翅蚜的迁飞来实现。在周年栽培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病的毒源丰富,病毒也就能不断地从病株传到健株引起发病。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油菜苗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降低抗病能力,同时有利于蚜虫的大量发生和活动,则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反之,则不利于其发生。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甘蓝型油菜比芥菜型、白菜型抗病性强,而且产量高。因此,要尽可能推广种植甘蓝型油菜,并选用适应当地生产的抗性较强的品种。

  

  2.适时播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油菜品种的特性和蚜虫的发生情况来确定播种期,既要避开蚜虫的迁飞盛期,又要防止迟播减产。甘蓝型油菜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3.加强苗期管理。油菜苗期(包括苗床)要勤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并及时间苗,除去病苗;遇旱及时灌水,促使油菜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4.治蚜防病。彻底治蚜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关键。播种前应对苗床周围的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上的蚜虫进行防治,以减少病毒来源;苗床或直播油菜分苗后,如遇天气干旱就要开始喷药治蚜,以后每隔7d左右喷药1次,连喷2-3次,一般每亩用40%氧比乐果乳油100ml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15g对水40kg喷雾防治。 江西省永新县农技推广中心 朱毅成(邮编:343400) 

  

  冻害

  

  症状

  

  油菜生育阶段不同,受不同低温条件的影响,发生冻害的程度和状况也不同。有四种类型。

  

  ①持续低温干旱,加上大风、土壤冰冻、蒸发量大,油菜叶片、根系受冻死亡。

  

  ②持续低温湿冻,土壤水分过多,土层结冰、致根部外露受冻,造成大量缺株。

  

  ③叶片、薹茎受冻,叶片萎缩枯萎,薹茎破裂或萎缩下垂。

  

  ④花期遇有低温霜冻,造成花蕾受冻后黄枯脱落,整个花序出现分段结荚。

  

  肥害

  

  症状

  

  肥害在育苗、大田栽植中时有发生,南方发生尤多。其为害程度不亚于病虫为害。常见的有外伤型和内伤型两种。外伤型肥害是指由肥料外部侵害所致,造成油菜的根、茎、叶的外表伤害。如氨气过量可致油菜出现水渍状斑、输导组织坏死、茎叶出现褐黑色伤斑,严重的朽住不长或枯死。内伤型肥害 是指施肥不当,造成植株体内离子平衡受到破坏引起的生理伤害。如氨气过量吸收,造成叶内组织崩溃,叶绿素解体,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最后植株死亡,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因

  

  ①气体毒害 当氨气在苗床或大田中浓度高于5mg/kg以上时,油菜等叶类蔬菜茎叶现水渍状斑,致细胞失水,当氨气浓度高于40mg/kg造成急性伤害,出现输导组织坏死,叶绿素解体,茎、叶间出现明显的褐黑色点或块状伤斑。生产上施用碳按、氨水、尿素都可发生。尿素是酰胺态氮肥,于土壤中在尿毒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铵,然后再分解产生气态氨,遇有高温条件,土壤含水量低于20%,这时气态氨易沉积在苗床或土壤表面,造成气体毒害。浓度、沉积时间与为害成正相关。

  

  ②浓度伤害 (白菜型油菜肥害如右图)施用化肥或有机肥过量都会造成浓度伤害。当土壤中盐分浓度高于 3000mg/kg时,植株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受抑,细胞渗透阻力大,从而出现浓度伤害症状。生产上化肥干施,有机肥过量或未充分发酵腐熟,这些肥料在空气、水分、温度作用下,分解出大量有机酸和热量,致油菜等白菜类蔬菜的根系经不住高酸、高热的作用而发生肥害。尤其是过量施用,致土壤有效氮含量超负荷,浓度过高,造成烂种和烧苗。有的发生亚硝酸的积累而引起毒害。

  

  ③桔抗作用 过量施用钾肥会引起土壤中钾素含量多,这将妨碍对钙和镁、硼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出现缺素症。

  

  防治方法:

  

  ①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改革施肥方法。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腐熟有机肥,采用分层施或全层深施法。将下茬蔬菜生产所需肥料按总量的60%-80%在整地时分层施入土壤中,也可按当年计划茬口及施肥总量,在深翻时一次性施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掌握好氮、磷、钾三要素及微量元素的配方,施后要根据土壤干湿程度确定是否浇水,一般要保持土壤湿润,使肥料充分腐熟。切忌干施后立即播种或定植。

  

  ②科学施用化肥。 油菜田每亩年用量标准为碳铵25kg、硫酸铵15kg、尿素10kg,施用时必须考虑天气、土壤、苗情、化肥理化性质,因地制宜加以掌握,使其既能充分发挥肥效,又能节约成本,有效防止肥害的发生。有条件的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生产无硝酸盐污染蔬菜。提倡施用涂层尿素、长效碳铰、控制缓释肥料、包裹肥料、硅酸盐细菌生物钾肥等。

  

  ③提倡生物肥料与化肥混合施用。 生产上长期施用化肥的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减少,也会造成有机质分解受阻,不仅营养物质易流失,同时降低了有机肥等资源利用率。因此,把生物肥料和化肥混合可改良久施化肥土壤,不仅弥补生物肥料中含氮量不足的缺点,还可使化肥不流失,油菜田每亩可穴施绿丰生物肥 50-80kg或喷施'垦易'微生物活性有机肥 300倍液。

  

  ④必要时施用惠满丰、促丰宝、保丰收等多元素叶面肥。 施用惠满丰时每亩用量250-500ml,稀释400-600倍液或施用促丰宝活性液肥 I号400-500倍液。

  

  高温障碍

  

  症状

  

  油菜刚出土幼苗根茎部出现缢缩,轻的幼苗萎蔫,重者死苗,造成出苗不全或缺苗断垄。

  

  病因

  

  油菜播种后苗期管理最关键,高温季节播种的油菜,播种后2-3天即出苗,在出苗过程中,如遇有天气持续干燥、土壤中缺水,中午阳光强烈气温升高,造成地温过高且持续时间长,靠近土壤表面幼苗的根茎部就会发生灼伤,而出现上述症状。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热或耐热品种。

  

  ②适期播种,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品种正确确定播种期。

  

  ③苗期高温干旱年份要注意播前播后浇水,尤其是复水要适时适量,及时降温,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必要时再浇第三、四水,砂壤土易缺水,要注意加强苗期管理。

  

  萎缩不实症

  

  症状

  

  多在开花期表现症状,轻的荫荚不实,重的苗期开始显症。常见的有:

  

  ①矮化型 植株矮化,花序、花、角果间距缩短,花蕾、幼荚大量脱落,角果畸形扭曲或短缩;分枝丛生或分枝节位低,基部2-3次分枝多,虽不断开花,但不结实;茎和花序顶端黄白色,萎缩干枯,茎表变为紫红或蓝紫色,皮层具纵向裂口;叶变紫红色至暗绿色,有紫色斑块,叶脉黄色,叶片小,皱缩,质厚脆;根肿大,根系发育不良,表皮龟裂呈褐色,支根和细很少。

  

  ②徒长型 植株明显增高,株型松散,花序细长,向下披挂,虽陆续开花,但不结实;根系与分枝均正常,但角果种子少,有的子实萎缩,出现间隔结实现象。

  

  ③拟正常型 株型、株高、叶、根系均正常,只是在成熟期有的角果不能成熟,花序顶部到收获期仍继续开花,但不结实。

  

  白菜型油菜萎缩不实症 白菜型油菜萎缩不实症

  

  病因

  

  油菜喜硼,在生育过程中都必须有适宜的硼素营养才能保持发育良好、生长旺盛。缺硼素时,油菜的生长受阻,产生萎缩不实症。缺硼与土壤、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等关系密切。

  

  ①土壤缺硼 土壤中红色粘土、紫色砂土、红黄泥田和流失性大、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地块,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0.5mg/kg就会呈缺硼状态。

  

  ②长期干旱 不仅土壤硼的固定作用增强,还会降低土壤有机硼化合物分解的生物活性,从而使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降低,加重油菜缺硼症。

  

  ③不合理的施肥 使油菜体内与其它营养元素之间平衡失调会导致或加重缺硼症的发生。如偏施氮肥而不配施硼肥,常会导致缺硼症的加重发生;过量施用石灰或磷肥,使油菜吸收过多的钙元素,油菜体内钙、磷比率过高,会导致缺硼症的发生。

  

  ④迟播、迟栽比适期早播、早栽的发病重;连续种植油菜的田块和淹水、前茬为水田的油菜田发病重;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油菜发病重;不同熟期的甘蓝型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早熟品种较轻、中熟次之、迟熟最重。

  

  防治方法

  

  ①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严重缺硼的每亩施硼砂250~500g与底肥拌匀后穴施或撒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效硼的含量。

  

  ②适期早播,培育壮苗早栽,促进油菜根系向纵深发展,扩大营养吸收面积。

  

  ③做好抗旱排渍工作,促进土壤有机硼的转化和释放,同时保持根系活力,提高吸收机能。

  

  ④适量施用磷肥,每亩施用量不超过40kg,在酸性土壤上忌大量施用石灰,防止土壤有效硼的固定和油菜体内钙、硼比例失调。

  

  ⑤增施硼肥。育苗期在栽前2-3天叶面喷施一次0.4%硼砂溶液,每亩苗床喷50L。本田施硼应根据土壤缺硼程度,在苗期缓苗后10天内、薹期和花期各喷硼防治1-2次,每亩每次用硼砂50-100g兑水50L叶面喷施。对严重缺硼的每亩用硼砂250-500g兑水400-500L水稀释后淋蔸。配制硼砂溶液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将硼砂化开再配。提倡施用21%高效速溶硼肥,每亩100g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

  

  田蚜虫

  

  油菜蚜虫主要有桃蚜、萝卜蚜(又称菜缢管蚜)和甘蓝蚜三种。俗称蜜虫、腻虫、油虫等。

  

  形态识别:

  

  (1)甘蓝蚜 又名菜蚜。

  

  ①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具翅2对、足3对、触角1对、浅黄绿色,被蜡粉,背面有几条暗绿横纹,两侧各具5个黑点,腹管短黑,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毛两根。

  

  ②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5毫米,无翅,具有3对足、1对触角、体呈椭圆形、体色暗绿,少被蜡粉,腹管短黑,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毛两根。

  

  (2)箩卜蚜 又名菜缢管蚜。

  

  ①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毫米,具翅2对、足3对、触角1对、体呈长椭圆形,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薄被蜡粉,两侧具黑斑,背部有黑色横纹,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

  

  ②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8毫米,黄绿色、无翅,具足3对、触角1对。躯体薄被蜡粉,腹管淡黑,圆筒形,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长毛2~3根。

  

  (3)桃蚜:又名烟蚜。

  

  ①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黄绿、褐、赤褐色,背面有黑斑纹;腹管细长,圆柱形,端部黑色;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3根毛。

  

  ②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体全绿、黄绿、枯黄、赤褐色并带光泽,无翅,具足3对、触角1对,腹管和尾片同于有翅胎生雌蚜。

  

  危害症状:

  

  群体集聚在叶背及心叶,刺吸汁液,使受害的菜叶发黄、卷缩、生长不良。嫩茎和花梗受害,多呈畸形,影响抽薹、开花和结实。菜蚜也是病毒病的传播者,使产量损失更严重。

  

  生活习性:

  

  ①甘蓝蚜以卵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越冬,越冬卵次年4月开始卵化,5-9月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秋初则转害油菜,在春季和秋未盛发。

  

  ②菜缢管蚜以卵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越冬越冬卵于次年3~4月卵化,6月以后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秋季转入油菜地为害,在春秋两季盛发。

  

  ③桃蚜以卵在桃枝或蔬菜上越冬,次年2~3月间孵化,随即迁飞为害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夏季为害茄子、烟草、大豆等,秋季再迁飞为害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晚秋产卵越冬,一般以3~6月盛发。

  

  油菜蚜虫和其它蚜虫一样,环境好时一般产生无翅蚜,环境变劣时产生有翅蚜,迁飞为害。有翅蚜对黄色有趋集性和对银灰色有负趋集性,可用盛水黄皿或涂凡士林的黄色板来诱测油菜蚜虫迁飞期;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遮盖育苗,以驱避蚜虫。

  

  发生环境:

  

  油菜蚜虫适于温暖,较干旱的气候,春秋两季气候温暖,最适于它们的生长繁殖,所以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害严重。一只雌蚜能产70-80只小蚜虫,最多能产一百只以上。出生的小蚜虫发育最快的经过5-7天就能繁殖,数量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干旱的条件下,能引起大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虫品种;

  

  2.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及附近杂草,结合间苗定苗或移栽,除去有蚜株;

  

  3.药剂防治:

  

  ①掌握虫情,在油菜苗期和苔花期,当有蚜株率达10%时,用40%乐果乳剂30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或马拉硫磷乳剂2000倍液,70%灭蚜松可湿性粉2000倍液进行常规喷雾,或每亩施用1.5%乐果粉剂1.5公斤。对有机磷有抗性的蚜虫,每亩可用20~30毫升辟蚜雾,兑水60公斤喷雾;

  

  ②在移栽时用乐果浸苗,方法是握住一把苗的根基,将苗叶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里浸一浸,用这种方法消灭秧苗上的蚜虫比较彻底,而且移栽到大田后还有一段时间的保护作用;

  

  ③在油菜抽薹开花初期,如有蚜虫集中在嫩茎和花梗上危害时,则用40%乐果乳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治,及早把蚜虫消灭在点片发生的阶段。

  

  4.生物防治: 利用瓢虫、草蛤、食蚜蝇、蚜虫蜂、蚜霉菌等天敌灭杀或抑制油菜蚜虫大流行。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蚜虫
分布与为害:

为害油莱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和甘蓝蚜(Brevucoryne brassicae)三种,萝卜蚜和桃蚜在我国各省(区)普遍发生。这三种蚜虫在油菜上常混合发生,以针状口器在叶背停滞,严重时整株发黄枯死。蚜虫为害时还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损失。
症状/形态特征:

萝卜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毫米,黄绿色。腹部背面各节有浓绿色横纹,两侧各有1纵列小黑点,尾片两侧各具毛3根。桃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1.9毫米,卵圆形,黄绿、赤褐、橘黄等色,腹管黑色细长圆筒形。甘蓝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毫米,暗绿色,有白粉覆盖,腹背面各节有断续横带。腹管黑色短而粗,中部显著膨大。
发病规律:

从北到南1年发生10-40余代。在华北地区,萝卜蚜以卵在贮藏的蔬菜上越冬,桃蚜以卵在桃枝上越冬,甘蓝蚜的习性与萝卜蚜基本相似。秋季油菜播种时正是萝卜蚜和桃蚜迁移扩散盛期。一般是萝卜蚜先迁入,桃蚜后迁入,萝卜蚜发生量多于桃蚜,秋季多雨时桃蚜可超过萝卜蚜。冬季萝卜蚜群集在油菜的心叶中,桃蚜则分散在近地面的油菜叶背面。翌年春季油菜抽薹后这两种蚜虫集聚在主枝的花蕾内为害,以后分散到各分枝的花梗和菜荚上为害,春末夏初数量剧增,入夏减少,秋季密度又上升。干旱年份发生重,早播油菜受害重;瓢虫、食蚜蝇、草岭和蚜茧蜂等天敌对蚜虫有较大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选种抗虫优良品种;在秋季蚜虫迁飞之前,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以减少虫口基数。2,药剂防治 油菜苗期有蚜株率达10%,或抽薹期有蚜蕾率达10%时,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喷雾,既能有效消灭蚜虫,又不伤害天敌。也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均匀喷雾。

[图1]油菜茎上蚜虫

[图2]桃蚜的有翅蚜和无翅蚜

[图3]油菜叶背面蚜虫

  菜蛾

  

  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菜蛾、方块蛾、小青虫、两头尖。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油菜、甘蓝、紫甘篮、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形态识别:

  

  幼虫长约10毫米,黄绿色,有足多对,具体毛,前背部有排列成两个'U'字形的褐色小点。成虫为灰褐色小蛾,具翅2对、触须1对,触须细长,呈外'八'字着生,翅展12-15毫米,体色灰黑,头和前背部灰白色,前翅前半部灰褐色,具黑色波状纹,翅的后面部分灰白色,当静止时翅在身上叠成屋脊状,灰白色部分合成3个连续的菱形斑纹。卵扁平,椭圆状,约0.5×0.3(mm),黄绿色。

  

  菜蛾幼虫为害荚果 菜蛾幼虫及危害状

  

  危害症状:

  

  初卵幼虫钻食叶肉;二龄幼虫啃食一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许多透明斑点;三、四龄幼虫食叶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主脉,形成网状。

  

  生活习性:

  

  以成虫在残株、落叶、草丛中越冬,以3-6月、8-11月两度盛发,尤以秋季虫口密度大,为害重。成虫晚上7~11时活动最盛,有趋光习性。卵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或叶柄上,孵化后幼虫先潜食叶片,后啃食叶肉,幼虫有背光性,多群集在心叶、叶背、脚叶上为害。

  

  发生环境:

  

对温度适应力强,发育的最适温为20-30℃,主要在春末夏初(4-6月)和秋季(8-11月)为害严重,秋季重于春季。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蔬菜收割后,或在早春虫子活动前,彻底清除菜地残株、枯叶,可以消除大量虫口。

  

  ②诱杀成虫: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性诱剂杀成虫。可在傍晚于田间安置盛水的盆或碗,在距水面约11厘米处置一装有刚羽化雌蛾的笼子,进行诱杀成虫。或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每亩用诱芯7个,把塑料膜(33cm见方)4个角捆在支架上盛水,诱芯用铁丝固定在支架上弯向水面,距水面1-2cm,塑料膜距油菜10-20cm,诱芯每30天换1个。

  

  ③药剂防治:在卵盛孵期或2龄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10、8401、青虫菌6号或杀螟杆菌(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500-8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或者%进行常规喷雾。或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用20-40毫升,兑水后进行低容量喷雾。或用抑太保(IKI-7899)、Fipronil(Regent)、AC303630等新杀虫剂。

  

  ④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印尼的一种姬蜂)等天敌控制菜蛾的发生。

油菜潜叶蝇
病害/虫害名称:
油菜潜叶蝇
分布与为害:

各油菜产区都有发生,但西藏地区未发现。油菜潜叶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wreau)也叫豌豆潜叶蝇。寄主范围广,食性很杂。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间潜食叶肉,形成黄白色或白色弯曲虫道,严重时虫道连通,叶肉大部食光,叶片桔黄早落。
症状/形态特征:

成虫头部黄褐色,触角黑色,共3节。复眼红褐色至黑褐色。胸腹部灰黑色,胸部隆起,背部有4对粗大背鬃,小盾片三角形。足黑色,翅半透明有紫色反光。幼虫蛆状,乳白色至黄白色。头小,口钩黑色。
发病规律:

油菜潜叶蝇较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夏季35℃以上便不能成活而以蛹越夏,常在春秋两季为害。成虫多在晴朗白天活动,吸食花蜜或茎叶汁液。夜晚及风雨日则栖息在植株或其他隐蔽处。卵散产于嫩叶叶背边缘或叶尖附近。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片表皮,在被刺破小孔内产卵1粒。卵期4-9天,卵孵化后幼虫即潜人叶片组织取食叶肉,形成虫道,在虫道末端化蛹,化蛹时咬破虫道表皮与外界相通。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早春及时清除杂草,摘除底层老黄叶,减少虫源。2.毒糖液诱杀成虫 用甘薯、胡萝卜煮汁(或30%糖液),加0.05%敌百虫,每10平方米油菜地喷10-20株,隔3-5天喷1次,共喷4-5次。3.药剂防治 在幼虫刚出现为害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图1]油菜潜夜蝇成虫

[图2]油菜潜夜蝇幼虫

[图3]油菜潜夜蝇为害状(虫道)

菜粉蝶
病害/虫害名称:
菜 粉 蝶
分布与为害:

菜粉蝶(Pievisrapae Linnaeus)俗称菜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幼虫为害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叶片,造成缺刻和空洞,严重时吃光全叶,仅剩叶脉。
症状/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白色,近基部灰黑色,顶角有近三角形黑斑,中室外侧下方有2个黑圆斑。后翅白色,前缘有二个黑斑。卵如瓶状,初产时淡黄色。幼虫5龄,体青绿色,腹面淡绿色,体表密布褐色瘤状小突起,其上生细毛,背中线黄色,沿气门线有1列黄斑。蛹纺锤形,绿黄色或棕褐色,体背有3个角状突起,头部前端中央有1个短而直的管状突起。
发病规律:

1年发生3-9代,在河南1年发生4-5代。以蛹在枯叶、墙壁、树缝及其他物体上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成虫夜晚栖息在植株上,白天活动,以晴天无风的中午最活跃。成虫产卵时对含有芥子油的甘蓝型油菜有很强的趋性,卵散产于叶背面。幼龄幼虫受惊后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大龄幼虫受惊后有卷曲落地的习性。4-6月和8-9月为幼虫发生盛期,发育适温为20-25℃。
防治方法:

l.农业措施 清除田间残枝落叶,及时深翻耙地,减少虫源。2.生物防治 用Bt乳剂或青虫菌6号液剂(每克含芽孢100亿个)500克加水50千克,于幼虫3龄以前均匀喷雾。3.化学防治 未进行生物防治的田块,可用20%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或 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或2.5%灭幼脲胶悬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

[图1]菜粉蝶成虫(上:雄虫 下:雌虫)

[图2]菜粉蝶幼虫(左)和蛹(右)
菜蝽
病害/虫害名称:
菜 蝽
分布与为害:

莱蝽(Eurydema pulchra Westwood)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油菜、白莱等十字花科作物。若虫和成虫在叶背取食为害,被害叶片产生淡绿至白色斑点,严重时萎蔫枯死。
症状/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毫米,椭圆形,橙黄色或橙红色。前胸背板有6块黑斑,小盾板具橙黄色或橙红色丫形纹,交会处缢缩。
发病规律:

华北地区1年发生2-3代,南方可达5-6代。以成虫在草丛中、枯枝下或石缝间越冬。在华北地区,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5-9月为成虫和若虫的主要为害时期,若虫3龄前多集中为害,以后分散。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冬耕并清洁田园,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2.药剂防治 在若虫3龄前,每667平方米用40%氧化乐果50毫升,或80%敌敌畏50毫升,或25%氧乐氰4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

[图1]菜蝽成虫交配状

[图2]菜蝽若虫

油菜五种生理病害的防治

(一)黄叶症

1、苗期氮肥不足,叶色呈均匀黄绿色或黄色,茎下部叶叶缘有的发红并逐渐扩大到叶脉,出现黄叶现象。每亩可用尿素7~10公斤或碳铵15~20公斤或人粪尿1000公斤对水浇施,还可用1%尿素液进行叶面喷施。

2、苗期缺硫,叶片小而少,叶色呈淡绿色发黄,可结合中耕亩施石膏粉5公斤。

3、叶片只黄不枯而后脱落,属酸害黄叶,每亩可施50公斤石灰或50公斤草木灰。

(二)红叶病

1、苗期干旱植株矮小,叶片呈淡黄红色,发生此症状应及时灌水。

2、苗期雨水过多时,积水伤根,造成僵苗,叶片呈暗红色,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3、直播菜田播量过大,菜苗拥挤,影响幼苗的养分吸收,叶片发黄变红,这时应及时间苗并补施1次速效氮肥。

4、苗期天气干燥,有菜蚜大发生危害的地方,可致叶片发红。另外,蚜虫又是病毒的传媒介体,所以应狠抓蚜虫防治。可用大蒜汁液或抗蚜威等对水喷洒防治。

(三)褐色焦边叶

这是因土壤缺钾引起的,先从老叶开始渐向心叶发展,初呈黄色斑,叶边缘逐渐出现焦边和淡褐色枯斑,呈明显的烫伤状后枯萎。此种情况出现时,每亩可施氯化钾7~10公斤或草木灰80~100公斤,或用80%的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2~3次。

(四)暗紫色症

植株生长慢而矮小,比正常植株少2~3片叶,叶色无光泽,叶柄紫色,叶脉边缘呈紫红斑或紫色斑块。此状属缺磷引起,每亩可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或用80%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对水60公斤叶面喷雾2~3次。

(五)紫蓝斑叶症

多因缺硼引起。当油菜缺硼时,有的根端有小瘤状突起,根颈膨大,无根毛或侧根,叶色暗绿,叶片小而脆,并出现紫蓝色斑状,叶缘倒卷。对于缺硼田块,每亩可用150克硼砂与磷钾肥一起浇施或亩用100克硼砂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连续2~3次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土壤之家

GMT+8, 2024-11-25 07:31 , Processed in 0.2846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